大海沙洲雄奇壮阔,湖泽河港纵横交错,鹤舞鸟鸣,麋鹿涉水而过,一个个湿地公园犹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在生态盐城的版图上,开启市民家门口的“诗与远方”……城市与湿地相融相生,“国际湿地、沿海绿城”尽显独特的浪漫与诗意。
今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在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耀眼的国际名片之后,盐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湿地保护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发挥湿地资源优势,彰显世界自然遗产效应,扎实推进城市发展和湿地保护深度融合,全力推动湿地保护与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努力为“美丽中国”版图增添一片绚丽的风景。
打造生态修复典范区域
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火烈鸟、丹顶鹤……春节期间,东台条子泥湿地热闹非凡,大批珍稀鸟类前来“打卡”驻留。得益于近年来持续加强的湿地保护与修复,条子泥的候鸟种群数量持续增加,达410种,仅去年冬天以来就有8个种群数量突破纪录。
盐城湿地类型齐全、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拥有两处国际重要湿地和一处世界自然遗产的国际湿地城市。全市湿地保有量76.97万公顷,约占全省湿地面积的27%。
探索湿地保护与修复,盐城从未停歇。盐城用实际行动履行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加大湿地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着力打造江苏沿海生态修复与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区域。2022年,全市修复退化湿地面积12600亩,其中,修复近海与海岸湿地11770亩,河流湿地830亩。
条子泥720亩高潮位停歇地、大丰四卯酉生境提升项目……一个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为鸟类等生物营造更多乐居家园。盐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总投资4.3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亿元,计划在射阳和东台海岸带开展海洋生态修复,修复湿地面积23250亩,2022年底完成总项目的50%,预计2023年底完工。大丰建川养殖区开展生态修复项目总面积约1620亩,目前已全部实施到位。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当前,盐城积极实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生态修复工程,推动东台条子泥、建湖九龙口、盐都大纵湖湿地“生态岛”试验区、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实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探索“为鸟留食”的“生态+农业”模式,推广“金融+生态”创新试点,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持之以恒的守护与改善,激发出盐城湿地的更强活力,生物多样性愈加丰富,生态优势得以彰显。全市自然湿地面积约56万公顷,其中受保护湿地面积达34.74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约62%。盐城湿地共统计监测到27种鸟类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1种鸟类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5种鸟类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受威胁”鸟类。
城市与湿地共融共生
2月1日上午,盐城“世界湿地日”主题活动在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举行。湿地保护成果展、“我眼中的湿地”主题作品征集活动……更多市民走进湿地,感知湿地。
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期间,盐城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证书,取得了全球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最高成就”。普及湿地知识、培育保护意识、动员社会力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湿地融合律动,共同绘就了“国际湿地城市”靓丽的生态底色。
目前,盐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湿地公园2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市级湿地公园3处,湿地保护小区77个、水源地保护区9处、风景名胜区1处、森林公园3处,初步构建自然湿地保护体系。
既还湿于鸟,亦还绿于民。聚焦生态治理与保护,盐城积极实施退渔还湖、引江入湖、生态修复、污水处理等湖荡湿地保护工程,大纵湖湿地再现了“百万水鸟飞平湖”的壮丽景观,九龙口湿地鸟类数量大幅增长,阜宁金沙湖由曾经的废矿水塘变为碧波浩渺的生态景区。
塑水乡生态,绘水韵之美。盐城着力推进串场河、新洋港(蟒蛇河)和通榆河“三河”全流域整治提升,加快打造水清、岸绿、景美“三河”沿线景观轴,累计完成投资293亿元。市区第Ⅲ防洪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任务及目标基本完成,118条河道全面消除黑臭,构建了“厂—网—河”管理体系,污水收集成效明显,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提升。
为了让更多人亲近湿地、走近世遗,盐城将市区老火车站改造成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并建设湿地博物园。2022年,博物馆累计开展湿地研学和自然教育等各类活动40余场,获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中心“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盐城湿地博物园成功建立野生鸟类救护站,累计救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等野生鸟类96次。
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治理
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致辞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大会期间,宣布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举办地设在盐城。
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有着深深的盐城烙印。2022年1月,首届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在盐城成功举办,该会议由盐城此前已连续举办四届的黄(渤)海滨海湿地研讨会升格而成。
手握世遗这一金字招牌,以国际湿地城市建设为契机,盐城持续加强国际生态合作,持续助力国家二期申遗,高水平举办全球滨海论坛等国际、国内活动,进一步扩大国际朋友圈,主动参与全球生态治理话语体系构建,为谱写全球湿地保护新篇章作出盐城贡献。
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的举办,得到了国际国内的广泛支持,正日益成为促进国际生态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推动滨海湿地的保护、管理、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发挥作用。盐城积极推动全球滨海论坛机制化,推进全球滨海论坛国际筹建工作组搭建,目前国际筹建工作组国际成员单位已增至22家,推动全球滨海论坛秘书处、NbS亚洲中心落户盐城。
强化国内外合作交流。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与剑桥大学、韩国庆北大学、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国海洋碳汇联盟等国内外6个科研单位分别签署了科研合作协议或备忘录,研究方向涉及鸟类研究、生态修复、环境监测、国际合作等8个领域。
创新开展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对话。我市联合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在全国率先开展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对话与交流活动,促进盐城自然遗产和苏州文化遗产在科学研究、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